Thursday, April 4, 2013

天若有情天亦老


天若有情天亦老

网友:我会向神祈祷,如果圣经是真的,去教会是正确的道路,请你帮助去除我心中的疑惑吧。

我的回应:你的祷告很可爱呵呵,
我当初也是这样,充满了疑惑,甚至受洗一段时间以后还是会怀疑神的存在。当初也是难以接受圣经的真实性,可是对神的好奇和追求又放不下。人太渺小了哎!于是就祷告交托了。记得我一有机会就问我所尊敬的老信徒(他们信了几十年了,也有好见证),我说你后悔吗?他(她)说不后悔。我说你比从前认识主更深了吗?他说是的。他们经历过文革、动荡、许多患难,也经历过无神论的洗脑,于是我就十分的好奇,他们是否改变了,他们的执着鼓励了我。

当初我也以为自己会一直这样摇摆不定地疑惑下去,许多问题没有答案,我只有祷告问神。他就一个个给我解答,不是一下子,而是随着与神同行的经历慢慢地解开。他给的答案都不是抽象的,而是在具体经历了一些事情以后给你点拨和启发,这样你就如同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于是那个答案不是停留在你脑子里,而是融入到你的生命里。

有一天我终于不再怀疑神的存在了,可是我仍然怀疑他的良善,我觉得他不公平、不够良善、对人类太过冷漠,对我也是置之不理。可是我还是放不下对他的好奇和追求。于是我继续略有盲目地爱着祂。又过了许久,经历了种种祷告蒙应允、不听话受管教、真理的亮光和启发,祂也时常向祂的儿女说话,这时祂从书本上的抽象概念变成了一个又真又活的神,仿佛就在我身边、仿佛有血有肉。我这才明白复活的含义,复活就是经历圣经所说的复活的主,经历祂在我生命中的成长。祂很可爱,也很严厉,祂有公义,却也包涵深情。慢慢地我不再怀疑神的良善,我觉得他比我想象中更加公义和良善。

就好比一个人,你似乎有很多理由不爱他,你没法给自己足够的REASON,但你还是被吸引着,无法放下他。于是你就继续爱他,很久以后,你才把这些REASON理清楚,原来这才是你爱他的原因。可是也许,你一辈子也没有理清楚,或者到死才有一点点的头绪。因为如果你们相爱着,这些REASON 倒也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信仰是一种关系,就像家庭中的关系一样,情在先、理在后。不是无理,而是理的步伐赶不上情。感情有时候比光速还快,当它已经运行了几个轮回,你却还没有搞清楚起步状态是怎么回事。

你想要解释吗?也只有等到冷静下来以后才能听得进去



中国人有句话叫做天若有情天亦老,在没有认识神之前我对此缺乏体会,然而现在却十分喜欢。这句话好像一个爱的信物,让我对神的信任燃烧不尽。

用圣经的话说,天若有情天亦弱,当上帝爱的时候,他会显得无能。就好像他在十字架上,他有能力跳下来,却没有跳下来。为了我们,他宁愿被称作无能,接受人一切的误会和指责。感动我的就是这份情,那时我还没有理清楚各种道理,只是看了耶稣传,当他被钉上十字架,我就泪流满面了。我相信他爱我们,而我们不配他的爱,他为一群不堪的罪人满带羞辱地死了。

而信主之后打动我的,仍然是祂的性情。我生命生活中的这位复活的上帝,是与圣经所说的一模一样的,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信徒不热衷于寻找佐证的原因。你需要证明他的存在吗?他就在我生活中,住在我家里(这是神对所有跟随者的应许)。有矛盾冷落的时候,但他却始终没有离开。

有时候,与神的一次交往胜过一切佐证。当你犯了大错他仍然没有丢弃你,当你急难时他听了你的祷告,当你愚钝时他启发了你,当祂使你坚强又使你温柔,你又如何阻挡祂的真实?好像祂的呼吸你都能听见。有谁在致力于证明耶稣复活呢?难道是他没有经历过这位主?主说了(约14章),从今以后,世人不再看见我,你们却看见我。祂的儿女都可以经历这位又真又活的神。最让我感动的,就是祂因为有情所以会软弱,当他因爱哭泣的时候,他不像一个君主,而像一个父亲,或一个失恋的无助者。我爱的就是这样一位有情的上帝,他在严肃地跟我讲理的时候会被我的玩笑打断,他在铁面无私地审判的时候会因为同情而心软,他有权一人独揽审判大权,却会侧耳聆听他儿女的意见,他把我们当做他的朋友,定意我们永为他的亲人。

有的神学家老是说:神不需要我们。我不同意,也许这是他们理论的结果,我怀疑这一结果是否出自他们不需要上帝这样的情感。

对于我来说,无论是理论还是感情,神都需要我们。我不想说从技术上能力上他不需要我们,神是一个感情的活物,他不是一个机器人。我不喜欢强调上帝的能力,我喜欢说他的性情。性情决定了他怎样使用他的能力,爱的性情决定了他可能会放弃、丧失他的能力。当祂爱的时候,完全失去了攻击力,那时祂只有被攻击,他变成蚂蚁、忍受蚂蚁般的世人的伤害。

祂需要我们,祂就是需要我们,我们是祂的家。家的情感都是祂造的,因为祂喜欢。不需要讨论什么技术问题,祂爱我们爱得无可救药!在我眼里祂永远是一个会哭会笑的父亲,一个会伤痛会无力的父亲,一个因爱而有需要的父亲。我不爱那位充满能力而冷漠无情的父亲,我爱的是那位为爱而失去能力的父亲。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