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ly 25, 2013

希腊文的“拣选”与“恨”


希腊文的“拣选”

罗马书9:11 常被引用来支持宿命式预定论,因为其中有两个关键字影响其解释,一是“拣选”,二是“恨”。

9:11-13 双子还没有生下来,善恶还没有作出来,只因要显明神拣选人的旨意,不在乎人的行为,乃在乎召人的主。神就对利百加说:“将来大的要服侍小的。”正如经上所记:“雅各是我所爱的,以扫是我所的。”

“拣选”这个字常被解释为“预定得永生或预定下地狱”。然而这样的解释正确吗?若是仔细查考,不难发现这个字的含义就是“选择”,除此以外并无他意。“拣选”这个字本身并不包含“拣选”的内容,其内容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定夺。“拣选”这个字并没有“预定得永生或下地狱”的意思,经文的上下文也没有指出拣选的内容是“预定得永生或下地狱”。根据罗马书第9章的上下文,9:11节“拣选”,其内容应该是被赋予“天赋、使命、祝福、恩赐”,而不是“天堂或地狱”。让我们来看看“拣选”的希腊原文在新约中的广泛应用。

9:11的“拣选”希腊原文是eklogEn, 原文编码G1589,字根是eklegomaiekloge,原文编码G1586,以不同词性(名词或动词)、不同语法的形式出现在不同经文中,甚至被用在卖主的犹大身上。

9:15 主对亚拿尼亚说,你只管去。他是我所拣选(eklogEs,G1589)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和君王并以色列人面前,宣扬我的名

15:7 辩论已经多了,彼得就起来,说,诸位弟兄,你们知道神早已在你们中间拣选(exelexato,G1586)了我,叫外邦人从我口中得听福音之道,而且相信。

以上两段经文显示,保罗和彼得的被“拣选”是指被赋予一种使命,即使徒的福音使命。

15:22 那时,使徒和长老并全教会,定意从他们中间拣选人,差他们和保罗,巴拿巴,同往安提阿去。所拣选(exelexamenous,G1586)的,就是称呼巴撒巴的犹大,和西拉,这两个人在弟兄中是作首领的。

这里,犹大和西拉被耶路撒冷的教会领袖拣选,赋予使命传递信息给安提阿的教会。

6:5 大众都喜悦这话,就拣选(exelexanto,G1586)了司提反,乃是大有信心,圣灵充满的人,又拣选(exelexanto,G1586)腓利,伯罗哥罗,尼迦挪,提门,巴米拿,并进犹太教的安提阿人尼哥拉。

这里,耶路撒冷的教会拣选七个人做执事。

10:42 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马利亚已经选择(exelexamenos,G1586)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

这里,伯大尼的玛利亚选择了那上好的福分,就是听神的道。

6:13 到了天亮,叫他的门徒来。就从他们中间挑选(exelexamenos,G1586)十二个人,称他们为使徒。

这里,主耶稣拣选了十二使徒,包括犹大。

6:70 耶稣说,我不是拣选(exelexamEn,G1586)了你们十二个门徒吗?但你们中间有一个是魔鬼。

这里主耶稣指出,他拣选的人当中,有一个是魔鬼(即犹大)。约6:70的“拣选”(exelexamEn)和罗9:11的“拣选”(eklogEn)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动词Choose的过去完成时,后者是名词choice,两者词根相同,都是来源于ekloge,G1586

13:17 这以色列民的神,拣选(exelexato,G1586)了我们的祖宗,当民寄居埃及的时候,抬举他们,用大能的手领他们出来。

这里,保罗指出上帝拣选了以色列人(这个民族)作为他的选民。但这个“拣选”显然不保证以色列整个民族都得救,相反,上下文(徒13:1840-41,45-47)指出大多数以色列人选择了弃绝上帝。这里的“拣选”覆盖了所有以色列人,信的与不信的。显然,这个“拣选”不是指得救的宿命,而是指特殊的使命与祝福。

根据上下文,罗9:11的“拣选”也不是指永生或灭亡(天堂或地狱)的宿命,而是指被赋予使命或恩赐。即在人出生以前,上帝就预先决定了给予一个人什么样的血统、天赋、身份、地位、使命与恩赐,但这些先天性外在因素并不是人得永生的保证。扫罗所代表的,就是上下文中的以色列民族(万族中的长子)以及法老之类的人,即蒙受更多的先天性优待与恩赐的人。雅各所代表的,就是上下文中的外邦人,或蒙受先天性弱势、更低的地位、更少恩赐的人。然而先天性的弱势却是一种化妆的祝福,因为“缺失”下面隐藏的,是对神和他祝福的渴望。也就是说,神用“剥夺”的方式来吸引人追寻祝福,并吸引人靠近那赐福的源头。这就是罗马书第9章所说的“拣选”和“怜悯”所指的含义。这就是祂所说的“拣选”和“怜悯”的含义。(对于罗马书第9章的分析,详见“命运的转机”一文)

希腊文的“恨”

在“神之爱与恨”一文中本人曾经对“恨”这个字做过一些分析,借此机会再作进一步补充、重申和总结。

9:13雅各是我所爱的,以扫是我所恨的。

要了解这里的“恨”之含义,首先要看看这个字在圣经的哪些其它经文中出现过。纵观新约圣经,希腊文的“恨”并非局限于人的情感,也并非局限于苦毒的积怨或仇恨,而是有多种不同的含义。罗9:13的“恨”的希腊原文是“emisesa”,编码G3404,英文直译为“I hate”;该词的词根为misos,编码同为G3404。这个词在不同的语法、词形中可变化为misei, mison, emisEsas, misEseis, misoumenoi等,编码不变。在新约中希腊文的“恨”通常有三种解释:

1.  人之恨

2.  对罪恶的不容

3.  爱的次序

举例如下:

人之恨

5:43你们听见有话说,当爱你的邻舍,恨(misEseis,G3404)你的仇敌

10:22并且你们要为我的名,被众人恨恶(misoumenoi,G3404),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

对罪恶的不容

1:8-9论到子却说,神阿,你的宝座是永永远远的,你的国权是正直的。你喜爱公义,恨恶(emisEsas,G3404)罪恶。所以神就是你的神,用喜乐油膏你,胜过膏你的同伴。

爱的次序

12:25爱惜自己生命的,就失丧生命。在这世上恨恶(mison,G3404)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

14:26人到我这里来,若不恨(misei,G3404)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门徒。(在此,“恨”的中文译本翻译为“爱我胜过爱”)

值得注意的是,约12:25 的“恨自己的生命”并非指对肉体的伤害,因为圣经存在矛盾经文。弗5:29 从来没有人恨恶自己的身子,总是保养顾惜,正像基督待教会一样。

可见,约12:25的“恨”是指一种优先次序。即神的道在自己的生命之先,当神的道和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发生冲突时,应当以神的道为先,自己的生命为后。这种优先次序的取舍体现在门徒的生活中,更体现在生死攸关的选择中。路14:26的“恨”也是指一种优先次序。即神的道在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之先,当神的道和这些人物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应当以神的道为先,其他的为后。

同样,罗9:13的“恨”也是一种优先次序,即神把雅各放在先,以扫放在后。这体现在神给以扫更多的外在的恩赐和优越的条件(长子、继承权、强健的体格和勇猛的精神、父亲的宠爱等),以扫在凡事上具有先天的优先权。而神却给雅各更低的地位和更少的祝福,这反而导致雅各渴望和珍惜祝福,也渴望那位赐恩者。得到先天优先权的以扫反而因为贪恋眼前短暂的享受而失去了恒久的祝福,以至于他的优先权反而成了他的“绊脚石”。然而这种优先次序并不违背上帝公平的原则,因为他的原则就是:多给谁的,向谁多要(路12:48)。以扫也并没有注定灭亡,因为在罗9-11章清楚说明了以扫所代表的以色列民族仍然有悔改的机会。可见,这里的“恨”与仇恨、偏见无关,是一种特殊的应用,仅仅代表“次序”。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