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不是传说
最近一个西人朋友问我关于对“龙”的想法,因为她写的一本关于中国的书,起名“龙心之舞”。我说,龙只不过是一个传说,一个形象化的象征罢了,它根本不是真实存在的。尽管我也心存疑虑,为什么圣经中也提到了“龙”?难道也是象征性的名词?这才没几天,我的另一个朋友,就给我发了一个视频,从科学角度讲述“龙”的真实故事,它说中国的龙就是恐龙的一种(恐龙的物种很多,根据不同地域品种也不同)。看完以后我很惊讶,因为我从来没有把“中国龙”和“恐龙”联系在一起。
中国的历史悠久,她有许多遗产,是无可替代的。近代的西方人惊奇地发现,中国的甲骨文中,竟然隐藏着圣经故事。许多中国文字中传达的图像意义,与圣经创世纪不谋而合。中国古书诗经、尚书、史记等书中记载的人与神的关系,和祭天的祭祀礼仪,与圣经旧约的祭祀礼仪极其相似。中国的中医,其中的经脉穴位学说,在许多中国人看来被视为玄学甚至是迷信,但却越来越受到西方人的重视,越来越多的西方人致力于从免疫学的角度理解中医,也试图用科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经脉和穴位。中国的面相学,虽然历来与迷信结合,有一些负面的意义,但是我最近也发现,如果除去那些迷信的成分,面相学里面含有人类学社会学的统计数据,含有一种统计后的总结。这些统计数据,与其说是命运,不如说是天赋。把天赋说成命运肯定会产生错误,但是如果正确的认识和利用天赋,未尝是件坏事。
鉴于此,我们是否可以轻视自己的文化遗产?我们的文化遗产,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仍然可以被珍惜和利用。中国历来有着关于龙的传说。龙,被许多中国人自己视为荒诞的传说,根本不存在。可是同样的,西方人发现,除了中国以外,世界各国的其他民族同样有关于龙的记载,他们没有像中国人自己一样轻视自己的祖先和遗产,他们没有把史记里面那些龙的故事都看作是荒诞传说。或许许多的传说,里面是结合是事实和想象,但毕竟,可能含有事实。作为中国人,我们自己是否问过自己,中国有十二生肖,为何其他十一个都是真实存在的,唯有“龙”是传说呢?恰恰相反,有些西方人认为,“龙”根本不是传说,而是真实存在的物种,它就是恐龙的一种,是一种会飞行的恐龙。正如中国特色的熊猫一样,中国特殊的地理环境,也可以孕育特殊形态的恐龙。“恐龙”(DINOSAUR)这个词,是近代产生的,在过去的历史长河中,各个民族都有对“龙”的记载。龙,用科学的说法,就是今天所说的形态各异的恐龙。问题在于,它们不是早就灭绝了吗?根据圣经,他们一直都与人共同存在,他们并没有灭绝,即使灭绝,也是在近代,而不是在人类产生以前。
进化论者认为,恐龙在6500万年就已经灭绝了,但是现在,有越来越多恐龙的化石证据显示,这些恐龙是在人类存在以后仍然存在的。历史中所有关于“龙”的记载,都是在大洪水以后。甚至有些恐龙的化石,伴随有其他哺乳动物物种的化石,这些化石中的哺乳动物跟今天的哺乳动物一模一样。这些物种,根据进化论学者,在恐龙的时代还根本没有进化成功呢。
甚至今天,在世界多处地区,特别是非洲的一些热带地区,仍然有人见过恐龙,他们所描述的恐龙,都是可以游泳的、长脖子、长尾巴的巨型动物。下面这个记录片,就是讲述了恐龙一直以来都和人类一同存在的历史事实和科学依据。恐龙的存在,无论是近代还是现在,都证实了进化论的错误。
Dinosaur didn't die 65 millions years ago, they
are still alive today
以下这个记录片,是HISTORY频道曾经播出的,是科学家到非洲有人见过恐龙的地方去勘测,用仪器检测出水下存在着巨型的长尾巴生物。一直以来本地的居民都有目睹过这巨型生物的见证,只是由于它们善于潜伏于水下(正如约伯记40、41章所描述的),极少露出水面,人们很难捕捉到他们。然而科学家探测到的生物性状,跟当地人曾经目睹的生物形状是吻合的。当地人所描述的他们亲眼目睹的恐龙,跟人们一直谈论的尼斯湖水怪,以及中国的天池怪兽,都极其相似,即身形庞大,能潜伏于水下,有很长的脖子。这些描述也与约伯记40、41章对恐龙的描述极其相似。
Africa's Surviving Dinosaurs (Full Documentary)
中国人对于龙的描述,根本不是空穴来风。由于人类的迁徙和发展越来越快,对于自然界的侵犯使得越来越多的物种濒临灭绝。它们长期潜伏于水下,躲避人类,是对自身的一种保护。我相信恐龙至今仍然存在。无论是圣经,还是中国的传说,在他们描述“龙”的时候,“恐龙”这个名词还没有发明呢,但他们说的都是同一种生物。
中国古书中,越是古老,对龙的记载就越多。越是近代,对龙的记载越少。可见恐龙是逐渐减少消失的。今天人们所说的天池怪兽,可能就是濒临灭绝的恐龙。春秋时期,在中国的四川贵州一带,有很多犀牛和大象,那时当地气候比较温暖,后来气候变化、天灾人祸,它们就渐渐灭绝。在楼兰文明灭绝以前,当时中国西北方还没有沙漠化,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比现在更湿润,山西一带当时都是绿洲。许多品种的恐龙就喜欢温暖湿润的地方,古代中国就自然而然地成为龙的故乡。
下面让我们看看圣经怎样描述恐龙,跟历史、现实一模一样。
约伯记40:15(上帝对约伯说)
你且观看河马。我造你也造它。它吃草与牛一样。 16 它的气力在腰间,能力在肚腹的筋上。 17 它摇动尾巴如香柏树。它大腿的筋互相联络。 18 它的骨头好像铜管。它的肢体仿佛铁棍。 19 它在神所造的物中为首。创造它的给它刀剑。 20 诸山给它出食物,也是百兽游玩之处。 21 它伏在莲叶之下,卧在芦苇隐密处和水洼子里。 22 莲叶的阴凉遮蔽它。溪旁的柳树环绕它。 23 河水泛滥,它不发战。就是约旦河的水涨到它口边,也是安然。 24 在它防备的时候,谁能捉拿它?谁能牢笼它穿它的鼻子呢?
41:1-35
你能用鱼钩钓上鳄鱼吗?能用绳子压下它的舌头吗? 2 你能用绳索穿它的鼻子吗?能用钩穿它的腮骨吗? 3 它岂向你连连恳求,说柔和的话吗? 4 岂肯与你立约,使你拿它永远作奴仆吗? 5 你岂可拿它当雀鸟玩耍吗?岂可为你的幼女将它拴住吗? 6 搭伙的渔夫岂可拿它当货物吗?能把它分给商人吗? 7 你能用倒钩枪扎满它的皮,能用鱼叉叉满它的头吗? 8 你按手在它身上,想与它争战,就不再这样行吧。 9 人指望捉拿它是徒然的。一见它,岂不丧胆吗? 10 没有那么凶猛的人敢惹它。这样,谁能在我面前站立得住呢? 11 谁先给我什么,使我偿还呢?天下万物都是我的。 12 论到鳄鱼的肢体和其大力,并美好的骨骼,我不能缄默不言。 13 谁能剥它的外衣?谁能进它上下牙骨之间呢? 14 谁能开它的腮颊?它牙齿四围是可畏的。 15 它以坚固的鳞甲为可夸,紧紧合闭,封得严密。 16 这鳞甲一一相连,甚至气不得透入其间, 17 都是互相联络,胶结,不能分离。 18 它打喷嚏就发出光来。它眼睛好像早晨的光线(光线原文作眼皮)。 19 从它口中发出烧着的火把,与飞迸的火星。 20 从它鼻孔冒出烟来,如烧开的锅和点着的芦苇。 21 它的气点着煤炭,有火焰从它口中发出。 22 它颈项中存着劲力。在它面前的都恐吓蹦跳。 23 它的肉块互相联络,紧贴其身,不能摇动。 24 它的心结实如石头,如下磨石那样结实。 25 它一起来,勇士都惊恐,心里慌乱,便都昏迷。 26 人若用刀,用枪,用标枪,用尖枪扎它,都是无用。 27 它以铁为干草,以铜为烂木。 28 箭不能恐吓它使它逃避。弹石在它看为碎秸。 29 棍棒算为禾秸。它嗤笑短枪飕的响声。 30 它肚腹下如尖瓦片,它如钉耙经过淤泥。 31 它使深渊开滚如锅,使洋海如锅中的膏油。 32 它行的路随后发光,令人想深渊如同白发。 33 在地上没有像它造的那样,无所惧怕。 34 凡高大的,它无不藐视。它在骄傲的水族上作王。
圣经原文是没有章节的,这两段原文是连续的,讲的都是一个物种。我认为这两段都是在讲恐龙。
40:15“河马”是一个不准确的翻译,只是一种猜测。原文的“河马”并不是指河马,而是指一种巨型的野兽。这个词的希伯来原文是“BEHEMOTH”,
英文的翻译是1. Something enormous in size or power. 2. often Behemoth A huge animal。这个词的原文编码是H930,词根来源于H929,H929 “bhemah”
是指“野兽”,出现在创世纪的多处经文,主要是用来形容被上帝创造的野兽。而“BEHEMOTH”是“BHEMAH”的延伸词,用来形容巨型的野兽。而约伯记40章经文的上下文,已经显示出这个巨型的野兽不是“河马”。约伯记40:19-20” 它在神所造的物中为首。创造它的给它刀剑。 20
诸山给它出食物,也是百兽游玩之处。” 这显然不是指河马,河马还没有大象大呢。这个巨型的野兽,其实就是指恐龙。而恐龙这个词,是近代才发明的,古代各国对于“龙”都有记载,只是由于这个物种濒临灭绝,缺乏足够的证据,经文中的“巨型野兽”,也就被牵强附会地翻译成“河马”。
41:1“鳄鱼”的原文是“luithn”,英文翻译为“dragon”。当人们试图把圣经翻译成英文的时候,恐龙这个名词还没有出现呢。到今天人们才渐渐发现,“龙”这个物种根本就不是传说。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